历任理事长
第一届理事会主任 刘璋温教授 任职时间:1981.3-1984.12 |
刘璋温(1926-2001),男,汉族,1924年生,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人。数学家。1943年赴日留学,1952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数学系。1956年东京大学大学院(旧制研究生院)肄业归国,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组合论、实验设计法及其应用,成就斐然。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001年因病去世,家人将其骨灰葬在儋州市白马井镇高垅涝。
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刘璋温与华罗庚、陈景润等我国著名数学家长期共事,在专业领域内颇有建树。在现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领域,他的发现被视为上世纪50年代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而精通日、英、德、法、俄5门外语的他也积极译介西方最新的理论成果,不少有影响力的译著曾经他之手。刘璋温等人的努力,“终于使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在组合设计方面,刘璋温的研究成果同样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实验设计的研究领域,他更是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工作:首创了用差级构造正交表的方法,使我国的试验设计研究处于世界前列。
1949年,考入东京大学理学院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52年,升入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继续深造。
1956年初,周恩来总理做出《关于知识分子的报告》,主张要尽可能的吸收党外知识分子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则具体建议留学美、英、日的近一万名留学生回国。同年2月,在日同学总会收到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廖承志的亲笔信,要求动员所有留日学生回国。读到亲笔信时,刘璋温尚在东京大学攻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学位,在学科领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受到新中国的感召,尚未毕业的他当即决定回国。回来以后,他立即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而时任研究所所长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华罗庚。
1979年以后,刘璋温担任了第二届太平洋地区统计会议组委会成员和论文集编委会成员,以及加拿大缅尼特巴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在国内身兼数职: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数学会概率统计学会常务理事等。
第二届至第五届理事会主任 方开泰教授 任职时间:1984.12-2001.10 |
方开泰 (1940年-),男,江苏泰县人,中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在发展多变量分析领域重大贡献,将古典的多元正态分布延展到椭圆分布。除此之外在试验设计领域也有贡献。
1992年被选为美国数理统计学会会士。
2001年被选为美国统计学会会士。
1985年成为国际统计学会当选会员。
方开泰教授曾在美国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担任两年的访问学者。曾被邀请担任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访问教授。
1984年至1992年,方开泰教授任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副所长。
1993年至2006年1月,他是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的讲座教授,并从1992年到2005年担任统计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从2002年至2005年担任数学系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统计学专业首任课程主任。
方开泰教授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试验设计、多元分析和数据挖掘在统计中的应用。方教授是多产作者,已出版专著、教科书24本,其中英文专著5本;发表近300篇研究论文,大部分发表在国际和国内的核心期刊;发表45篇科学普及和综合评论,10篇数学和统计文化文章。他是均匀设计创始人之一,被称为“均匀设计之父”。方教授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奖。方教授与王元院士共同获得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是年一等奖空缺)。2012年方教授获广东省授予“南粤优秀教师”称号,以及珠海授予“珠海先进教师”称号,2014年获国际泛华统计协会杰出成就奖。
第六届至第七届理事会主任 何晓群教授 任职时间:2001.10-2023.06 |
何晓群,男,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6sigma质量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家税务总局特邀监察员。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及企业横向课题研究,发表论文80余篇,主要著作有《回归分析与经济数据建模》,《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多变量经济数据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六西格玛管理培训丛书》等。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6Sigma质量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摩托罗拉和美国六西格玛国际学院认证讲师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多元统计分析分会理事长
国家税务总局特邀监察员
日本国立山口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湾辅仁大学访问教授
给多所大学MBA主讲 “管理统计学”、“管理创新理念”等课程。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及企业横向课题研究,发表论文80余篇,并主编了六西格玛系列管理培训丛书。
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国税务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采访。自1996年以来多次在GE和MOTOROLA讲授“统计方法与技术”、“企业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6σ”等课程。 主要著作有《回归分析与经济数据建模》,《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多变量经济数据统计分析》等。
主要著作:六西格玛与竞争战略 介绍
六西格玛管理的起源及概述
六西格玛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着量化科学管理的思想理念。在中国推广六西格玛,对众多企业来说,传统的经验式管理与现代理化管理形成明显的观念冲突。所以,企业管理的现代化首先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六西格玛质量策略是建立在测量、试验和统计学基础上的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由摩托罗拉公司于 1987年创作,作为全面满足客户需求的关键经营战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渐被众多公司采用。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摩托罗拉是众多市场不断被日本竞争对手吞食的西方公司之一。当时摩托罗拉的领导人承认其产品质量低劣。1987年,当时摩托罗拉通信部门的经理乔治.费希尔提出了一种质量管理新方法,就是六西格玛方法。在公司主席鲍伯.高尔文的支持下,六西格玛方法在公司范围内得到推广。
实施六西格玛方法仅仅两年,摩托罗拉就获得了马可姆·波里奇国家质量奖。从实施六西格玛方法的1987年到1997年,销售额增长5倍,利润平均每年增长20%;带来的节约额累计达140亿美元;股票价格平均每年上涨21.3%。
希腊字母σ(音SIGMA,大写为Σ)是统计学里的一个单位,表示与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六西格玛(SIX SIGMA)质量水平表示在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有百万次出现缺陷的机会仅出现3.4个缺陷,即达到99.9997%合格率。实行六西格玛质量计划要求管理层全面介入,并由经过特殊培训的内部六西格玛质量计划的专职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以实现减少偏差,提高过程能力的短期目标和达到六西格玛的世界水平的长期目标。
六西格玛是企业走向精细化科学管理的一个质量目标,这个质量目标是企业内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够整体实现的。摩托罗拉和通用电气等公司推行六西格玛的成就,也是业务部门内部成百上千个影响产品设计、生产、服务的一个个改进努力的结果。六西格玛方法影响了几十个管理流程和交易流程。例如,在顾客支持和产品派送上,对顾客需求的更好理解和对评估体系的改进,使我们能够迈出更大的步伐来追求服务的改进和产品的及时派送。